第一页又重新变成最后一页,
其中,她最擅长,最喜的就是钢琴。
那么肖尹书和梁安琪有没有什么关系呢?
很显然,四年不见,两人变得生疏了许多,日记主人有些难过,但又觉得,这种况也是正常的。
从哪里说起呢?
两人当年的娃娃亲并没有作废,但却都很默契,彼此从未提及过此事。
时间貌似过了很久。
她有一个青梅竹,叫肖尹书。
她也很争气,没有辜负杨家,学业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她现在心很复杂。
虽说在教堂里的日也很轻松,但是和当千金小
相比,那是什么也算不上的。
杨初成拿着日记本,带着些仪式的犹豫。
就从这里说吧,肖尹书比她大五岁,也是一个大人家的少爷,杨肖两家人,是订了娃娃亲的,所以在两家孩
小的时候,就多有往来。
日记里没有写到肖家对她的态度如何,但从文字里仍能看来,日记的主人过得很是小心谨慎,寄人篱
的滋味并不好受。
那一年,她18岁,肖尹书23岁。
日记的主人也不知,她只写
,肖尹书曾对告诉过她,他只是把梁安琪当成妹妹看待而已。
直到6岁,杨家把她领养了回去,给她取名为杨初成,从此,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不过就三四秒而已,她便翻回第一页,开始慢慢地读这本日记。
日记的主人是一个孤儿,从她有记忆的时候,就在教堂里长大。
日记的前半段,统统讲的是她和肖尹书的相,例如,经常听她弹琴这种事。
日记里提到的是,梁安琪是在肖尹书归国后才认识他的。
不知是什么原因,杨家破产了,被一波又一波的债主堵到无路可逃,最终,上上
的人命,独留她一条生还,被杨家托付给了肖尹书一家。
故事第二个转折,是肖尹书国留学,那年,她14,他19。
从此,她便开始了和肖尹书的同居生活。
这四年的时光里,日记本上的容也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在意的事
,无非就是主人公完成学业后,在一家咖啡厅应聘了一个弹钢琴的职位,偶尔上门去教一些大
人家的孩
弹琴,因为有了收
来源,生活过得还算漂亮,她曾有过搬
去住的念
。
杨家是一个大人家,给她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然而,所有的事发展,慢慢走向了一个无法控制的结局。
如果把整篇日记当成是一个故事来看,那么第一个转折,现在日记的主人12岁的时候。
但从容来看,这只是一个架空的民国时期。
从时间来看,这是属于民国时期。
故事的第三个转折,就要从肖尹书回国开始说起。
随着日一天天过去,那
令人无地自容的生疏缓和了不少,一切仿佛朝着一个好的态势在发展。
杨初成没有把日记本合上。
是一种说不的难受。
从“梁安琪”这三个字现在
对于此,日记主人没有丝毫的怀疑,甚至在日记本中写了这样一句话----“梁小
单纯可
,也难怪尹书会把她当妹妹,尹书的妹妹,就是我的妹妹。”
可是,现了一个姓梁的女
,叫梁安琪。
或许正是因为日记的主人和自己同名,且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才让杨初成觉得,她离日记本的主人很近,甚至于,对日记里的一个人,都有几分不知从何而来的熟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