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的事尽收
底。
吊里的中央空调在报废之后早就拆除卸走了,这空调还是上一任屋主安装的,打我
生后在这间房
里就没曾有机会使用过,后来我们买了新房
,搬去了新家,这里就被简单装修了一
作为
租屋使用了。
这里我得详细说说我家的这间老房――它可是我爸胡世海当年能把我妈娶
门里的重要资本:前面都说了,我爸和我妈都是黄市本地的梅城县人,我爸,算了,咱就叫他外人都喊他的称呼“老胡”吧。
老胡同志生于1990年,今年47岁,仅有初中毕业文凭,
中都没上就离开家乡外
打工了,全国人民都知
,我们鄂省是和川省齐名的劳动力输
大省,劳力主要沿江输送至东南沿海富裕发达的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
老胡从15岁扑腾到22岁,在外闯了足足有六七年的时间,结果什么也没混
来。他一没文凭二没本事,在一路上学的同龄人都开始走
校园步
社会的时候,他灰溜溜的回到了老家黄市,早已从当年那个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冲动少年,变成了一个
血幻灭、得过且过的庸常青年。
12年时,恰逢国家经济到达第三个飞速增长十年由盛开始转衰的转折,非实
的泡沫化虚拟经济开始被扶持成长起来,房价刚刚开始起步要
行之后变态般的非理
增长,学识有限、目光短浅的老胡同志哪能预见到之后发生的一切,他当时的需求其实很简单:一,我需要在黄市生存
来;二,我需要给自己找个媳妇。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了,这辈都不可能再打工了。”
于是老胡同志决定当个个,
摆摊之类成本不
的小买卖。至于“找媳妇”这件事纯粹是被家里人
的,在农村,一般男人到了他这年龄,孩
都三岁多能去打酱油了。
摆摊你得有片合适的地儿,结婚你起码得有套像样的房。恰巧当时沿江片区附近有很多老旧小区,这些小区以前是国营造船厂的家属院,四层楼的落后棚
区,后来市里招商引资拉来了很多外地企业,为了安置工人们的生活问题,以政府工程的名义将棚
区旧房都改造成了六层楼的单
公寓,这是90年代初黄市最早的一批商品房。
当老胡拿着多年打工积攒和借来的钱买这里的一间房
时,70年产权的房
都已经被人住了近20年了。之所以会买到这间房,是因为老胡同志在这小区院门
有个
果摊位,当时恰好有位认识的房主退休了想回云南老家养老,索
以23万多元的价格卖给了他,50平的房
,合每平4600多,对比之后此地飞速飙升的房价,简直是踩了狗屎运般的捡了个大便宜。
男人有了房,老婆就不愁没有了,更何况是一个农家小在城里有了属于自己的房
。梅城县的柳林乡是紧挨着五祖镇的,经亲戚说媒,老胡同志认识了同在黄市且在百货商场里卖鞋打工的我妈――剧一燕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