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越是第一次应对灾,除了开始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很快就适应了
来,并且有条不紊地发号施令,她对灾
的重视程度让朝臣们心惊,往年黄河
灾报给先帝,除了基本上的赈灾,也没有别的了,甚至赈灾款项也是许多中
层官员发家的路径,但姬越盯得极死,赈灾的钱粮
来时是多少,到了地方是多少,但凡少了,就要杀一批人
,平日
叹官员少,到了杀
的时候,她丝毫不手
。
今年的天气比起往年格外炎,又遭了
灾,原本计划好的事
都要停摆,倒是先前打
东瀛的余威让诸多
的郡县,姬越征发民夫十五万治灾,原本这事可以用御监,但姬越嫌他们报灾不及时,又拖延灾
,如果不是她有金台,还真要被蒙蔽,
狠手裁撤了一大批官员,最后王安石请命治灾,姬越就把此事交给了他。
前前后后十几批官员的人造成了这次赈灾的特殊
,从上到
没有任何人敢越雷池一步,伸手的官员必被砍手,就连那些囤积了大量粮
的商人大
也没法
价卖粮,都被官府以正常价格收购,不从的就跟着那些官员一起上路,好在商人识时务,极少有抱着粮
死不撒手的。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是千百年传来的
理,如今只是
灾,还可以用粮
安抚,这两年的新种给国库带来的利益很大,仅靠陈粮也能支撑
去,但要发生瘟疫,就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了,姬越为此征召了远在江南的孙思邈,在孙思邈的建议
,让民夫平日尽量饮用
,每日清扫安置房,以白石灰驱逐虫鼠,希望能够将疫
消灭在萌芽之前。
王安石有过治理黄河的经验,晋国的地形地貌虽有些差异,但黄河的况是相差不多的,王安石在上辈
就曾经提
治黄新论,晚年见灾
时也曾在家中多次推演研究,只是到底没有机会。
☆、第113章来日青史之上
从未见过希望的人不知求生,但见到了希望的人,没人想死。
黄河造成灾害的原因有许多,域太大,河
中携带大量泥沙,
海
太远等等原因,单独治理一项
本达不到效果,王安石的主张是疏浚,引黄灌溉,引汴,疏浚就是加宽黄河河
,使得黄河
势平稳,剩
的两项都是将黄河
引到其他的地方,用作灌溉或是疏通河
,这是长期治理黄河的办法,如今灾害已经造成,最重要的是清淤。
黄河带来的泥沙无法作为土壤耕种,必须清理净,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征发的民夫基本上都是黄河沿岸的青壮,以工代赈。
姬越人都瘦了一圈,忙得一连好些天都没上恭王府那边去,好在张异白天能看见她,倒也没有过分担忧。
灾民其实基本上都经历过黄河灾,天灾不比**,因为天灾而死人在老百姓看来再正常不过了,这次原本也是一样的,但自从灾
上报之后,一切都不同了。
朝廷以工代赈,征发民夫清理河,无法
工的老弱妇孺也能每天领两顿稀粥,安置房不够用也不说十几个人一起挤着住,而是加盖房屋,识字的老爷每隔几天来一趟,询问失散的人名,将认识的人安排在一起住,每天喝的是
,住的地方又
净,少有蛇虫鼠蚁,就连那些受伤生病的人也都被照顾得仔仔细细,比起从前灾后哀鸿遍野的景象,如今却是一片
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