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所言极是可信,不由大皱眉tou:“既然旱qing如此紧迫,自然要开仓赈粮。如今国库仓廪丰实,难不成还养不活一个小小的越州。”说着,抬起yan睛dao,“雍王,你怎么看?”
杨临怔了怔,赶忙赔笑dao:“皇上说的极是。”
见他只冒chu这么一句,皇帝有些恼怒地磨了磨牙:“如今hubu是你掌guan,这赈灾钱粮如何调度,你心中就没有主意么?”
“这……”杨临窘迫地呆了片刻,“臣以为,应当先派人前往越州查赈,而后再斟酌调度钱粮。”
“雍王殿xia,”站在臣工中的李玉山忍不住chu声dao,“如今越州每天都有人饿死,若是等查赈后再调度赈粮,前后要多费数月,只怕又有半数百姓枉死。”
杨临被一个官职不gao的臣zi当面驳斥,显得不大gao兴,咕哝着dao:“若不查赈,岂可胡乱放赈,越州既已受灾大半年,又何必在意这区区几月时间。”
李玉山又上前一步:“此番夏秋连旱,颗粒无收,这场饥荒只怕要愈演愈烈,或许要延绵至明年,甚至更久。百姓苦则生乱,若是再闹chu个白莲教般的邪党,岂不是要给大昭惹chu祸患来么?”
邪党之liu素来是最为皇帝忌讳,他面se阴沉,有些焦躁地敲打着龙椅的扶手:“区区查赈之事,何至于让你们争辩半日,原先黄河shui患时是如何放赈的?”
hubu官员慌忙上前dao:“回禀皇上,那时是穆王殿xia理事,一应钱粮皆调度齐备,查赈后半月nei便将liu民安置妥当,几乎没有片刻拖延。”
他话音刚落,群臣的目光不由都看向了殿中那把空置的大椅。从chun时起,穆王便一直称病,再不曾上朝。之后朝中每逢大事无法定夺之时,便免不了有人要提起穆王,好像穆王不在,这朝堂便失了主心骨一般。永安帝对此十分恼怒,却又无可奈何,只好不悦地挥手dao:“既然如此,也这般行事便是,雍王,越州左近可有余粮调度么?”
杨临又呆了呆,又答不上来,他shen后的仓bu郎中索xing站了chu来:“回禀皇上,这两年南方旱涝交加,越州附近仓廪大多空虚,最近也要从锦州库府调度。”
“锦州……是不是太远了?”皇帝皱眉问dao。
“皇上,yanxia最棘手chu1并非锦州路远,而是赈粮恐怕难以调度!”说话之人是工bu主事余康盛,他官职低微,an理不该在朝堂上贸然chu声,可此刻他脸se涨红,显得颇为焦急,“素来调粮都走shui路,便是千里之遥也不过半月路程,可现xia大旱,运河shui位太低,早已行不得漕运的大船了。”
“shui路不通,便走陆路,又有何难?”
“走陆路多费时日不说,运送民夫路上的kou粮却又是一比巨大数目,原先锦州粮仓可供应饥民半年之粮,如此便只有三月之粮可供。”
此言一chu,朝堂上顿时一片静默。永安帝显然也没料到有这样的难题,他张了张kou,却在群臣中找不到一个可以垂询之人,他最终只得重重咳嗽了一声。
“如若不然,便只能取折中之法。取濉河运粮,绕到越州以北,再着民夫押运粮草。如此一半shui路一半陆路,虽绕了些路程,可总能省xia一成多米粮。”
“濉河在北,越州在南,如此绕路不知要耽误多少时日,只怕赈粮送到越州时已是ru冬了。”说话的是先前的老臣,他祖籍越州,此刻故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