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的冲击,他没有大学上了。但是我看他似乎也不是不gao兴,问起来,他居然不是一个喜huan学习的人,大学上不上,也无所谓。
俗话说小孩儿都愿意找大孩儿玩,我和王钩得儿都很gao兴家里来了一个大哥哥。虽然他白天都要去和叔叔婶婶一起劳动,但休息时间我们就多了一个伴儿。
他的卧室在叔叔婶婶的隔bi,婶婶在那里帮他收拾东西,一边收拾一边问dao:“李亚寒是哪儿的人?”
“江苏人。”
我微微有些惊讶,婶婶又问dao:“江苏哪里呀?”
“连云区。”
这个回答真是让我吃了一惊,王钩得儿却没甚麽反应,我估计他都记不住我们的故乡,“连云港”。我睁大了yan睛看着李亚寒,连云港和连云区的关系就好比青岛和黄岛的关系。
我一直愣在那里,婶婶似乎没注意听,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哟,那你们仨都是老乡啊!”说着就指了指我和王钩得儿。
我张开的嘴这才闭起来,李亚寒看了看我们,没甚麽表qing。真差劲,我心想,这人只有jin门的那一刻看了看我们,简直不把我们当回事儿嘛。如果是李言笑,这时候肯定就会笑一笑。
不过,李亚寒的chu现立即勾起了我对家乡的思念,这种思念如此qiang烈,就像一场激烈的山火,怎样也压不xia去。其实它一直如此,从未改变,只不过此时是一九六八年,我都要过九岁生日了,被我压在深chu1的记忆已经两年之久了。
李亚寒来到后的第二天,李言笑就问我:“你们家是不是来人了?”
“是啊。”
他把手搁在我的肩膀上拍了拍,微微一笑,我也不知dao他是甚麽意思,李言笑有他自己一套独特的表达方式。
反正一个客人来了,我该上学还是上学,该弹琴还是弹琴,生活没有被完全打乱。
但我觉得李言笑心里是不gao兴的。我一直jian持给家里写信,尽guan从来没有回音。李亚寒来了之后,我写信更加频繁,几乎一个月两封信。如果有不会的字,我也懒得查字典,也懒得去找李言笑,就问问李亚寒。
总之这样一来,我和李言笑相chu1的时间多多少少都缩减了一些,李言笑是个nei心很mingan的人,他一定察觉到了。何况他还那麽大少爷脾气,可受不得冷落,那在他看来类似于被打脸。
于是,我故意在李言笑家待的时间多一些,和李亚寒聊天的时候,也都是晚上睡觉前。那时候,李言笑总不会来找我罢。
李亚寒在我们家住了好几个礼拜后,我们才渐渐熟络起来。他成天一副神游wu外的样zi,有种读书人的呆滞麻木。其实我想,他这个人很不会来事,就是说办事、和别人交往都很不靠谱。
我们聊天的唯一话题,就是家乡。
李亚寒是来青岛读gao中的,一家zi也都在这边,连云区是他的chu生地,也是他童年生活的地方。我们聊连云区,聊连云港,怎麽聊也聊不完。我才刚刚九岁,离我和李言笑约定的十二岁,还有三年。三年我要怎麽过?
我经常看到李亚寒伏案写作,我问他在gan1甚麽,他说将来想当作家。我在暗地里撇撇嘴表示一丝不屑,我觉得他shen上缺少一种reqing和韧劲儿。
有一天周末,我和王钩得儿、妞儿一起chu去闲逛,就看见一kou井里泡着一团东西。王钩得儿去看了一yan,“啧”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