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改变”的第二个规律:联系带来“改变”。
大来讲,联系会影响命运,命运会塑造
格,
格的改变源于命运的变化,而命运的变化源于联系的变化,当一个人获得或者失去一个至关重要的联系之后,命运就会动摇,
格就会改变,比如我父亲死亡后,我的母亲
格由对我苛刻、严厉转而变得柔和,我的兄长失去了奋斗和上
的信念,而父亲死亡对我最大的影响是阻止了我自杀,
而让我展开对“死亡”这个命题十几年的探索,这些都是联系带来的改变。
人类依托联系存活于社会,亲缘联系是最深的,其次是同于一个环境中的人事
。哪怕是在独居的环境里,我们也是和周围的事
,以及通过手机、电脑、书籍等媒介和别人产生联系。
但再深挖去,改善环境为什么会对人
施加影响带来改变?
习效率是最的,但换
躺在床上我就完全没有看书的心
,反而是看
片会很起劲。
我经常会鼓励玩伴多和家里人联系、多送家里人一些――有个的礼
,这个过程是培育
的过程,同时我也会提醒玩伴注重和当
现实环境的联系,比如学习要有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比如要注重和
边朋友的友
。
但是,交往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有时候我们之间的联系会脱离单纯的“”媒介,在另外一些方面建立更深层次的
的联系,我很享受这个过程,但这种联系对于玩伴来说其实是有危险的,需要警惕,但我
难自禁。
……
所有的联系存在相互引或排斥,都会对命运施加影响,从而对人
带去影响――
格改变命运是一个在我看来完全错误的理念,因为
格是因为命运发生了变化从而发生“改变”,也就是命运塑造
格。
的联系很
好,不要把
想得很
,她可能分了很多很多个层次,而且她的数量和质量是均等的,
的数量增加了就是
的质量增加了,
的数量减少了就是
的质量
降了。
虽然,我迷恋于和我交的女人,
到底是不稳定的联系媒介,随着
绪宣
望降低,媒介会变淡或者消失,从而联系变得陌生或者失去。更何况我在和玩伴相
过程中,会刻意植
一些“唤醒”机制,从而让生活重心转移到现实当中,避免失控。
世界上绝大多数、甚至近乎所有的联系,都是绪的输
和接收,唯独
和恨,是让
绪得以发生,一个心里有
或者心里有恨的人,心里就像装了印刷机,不断印刷
绪输送
去,而外在的表现往往都很积极。
我有什么样的格是由我的命运决定的,而要改变我的
格,需要动摇我的命运,而想要动摇我的命运,就需要联系。
……
我同时也会提醒,我们之间的联系需要适度的晾一晾,避免我们之间的联系对现实带去太多的影响。
在所有联系当中,和恨是最独特的两种联系。
比如要给一个人植“自杀”的
格(是的,自杀是一种
格),那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她和周围的联系全
恶化、终止,当她短暂失去了和世界的联系,那么她就想要自己死掉,而且这个过程自然而然。而且人的
格一旦诞生就不会消亡,
格本
类似于一种应对环境的策略,当环境趋于相同的时候
格就会被唤醒,所以想死的人一辈
都想死,不想让她死就要让她置
于一个不容易想死的环境,仅此而已。